停车系统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组成部分,能合理地安排必要停车,提高路外停车设施泊位利用率,促使停车设施利用均衡化,减少路边停车现象,减少等待入库排队车辆,减少驾驶员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消耗,从而减少市中心为停车而附加的交通量。
2004年12月28日,崇文门新世界地区的停车诱导系统启动,这意味着北京市停车诱导系统已经覆盖了三个区域。前两个系统分别是2001年建成的王府井停车诱导系统和2002年7月建成的西单停车诱导系统,在这三个北京停车系统中,王府井停车系统建立的时间最早,其管理的区域范围也最广泛。
停车系统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组成部分,能合理地安排必要停车,提高路外停车设施泊位利用率,促使停车设施利用均衡化,减少路边停车现象,减少等待入库排队车辆,减少驾驶员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消耗,从而减少市中心为停车而附加的交通量。
本刊深入采访,以中国第一个停车诱导系统,王府井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停车诱导在中国的信息化应用。
中国第一个停车诱导系统
王府井大街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从明代中期出现商业活动,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府井大街成为北京四大商业区之一。如今,王府井地区的商业面积已经达到30多万平方米,经营业态齐全,基本形成了以商业为基础,集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商务和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经营规模。王府井成为京城繁华的商业区,车流量大,平均小汽车流量在1.1万辆,实际分析,小汽车停车位的需求量1800个。而王府井地区有14个停车场、3600多个泊位,要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对各个停车场合理的调配,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司机。
在这种背景下,王府井地区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孕育而生。此套系统由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公司与北京市交管局、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合作开发设计。根据数字王府技术部门的马爱民介绍,此项目最早在2001年8月启动,花费了近5个月时间完成。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由交管局监管工程质量。
这套系统于2001年12月开通运行,作为中国第一个智能停车诱导项目,它连通了王府井地区停车场80%以上的停车位,显示王府井地区停车位情况,不但能够指导司机就近停车,而且有利于解决路面无序停车所造成的拥堵。
数据采集成为焦点
一套完整的停车诱导系统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各停车场的数据采集系统对各停车场的车位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照一定规则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信息送至中央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存放到数据库服务器,同时分送给信息发布系统,提供信息服务。对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车位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查询接口。
不难看出,四个环节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数据采集。如果没有准确的原始数据,其后的工作如何开展?对于司机而言,准确而详细的停车位置才是最关键的。这一点成了数字王府井和停车场之间的焦点,也影响道整个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国际上通行三种数据采集方式:第一种在停车场出入口埋设类似RFID的设备,成本低廉,而且准确。其次是在每个车位安装微波设备,判断微波长段的变化采集数据。第三种则采用一卡通的形式采集数据。然而,王府井的停车诱导系统,三个数据采集方式都没有采用。
王府井停车诱导这个项目前期是采用数字王府井自行开发的设备,由数字王府井免费交给合作的停车场使用。应用效果不成功,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况。后来数字王府井则舍弃自我采集数据,完全由停车场提供数据。两者之间统一数据接口,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原本按照设想,如果由数字王府井自己采集数据并且按照停车位利用的百分率与停车场展开商业合作,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商业运营模式,然而过了3年,此项目仍旧由停车场提供数据。
大型停车场拥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由于利益的关系,他们不愿意停车诱导系统介入数据采集中,只是提供数据。目前为止,王府井地区的停车诱导系统还属于企业行为,由政府牵头完成,日常维护和运营完全交给数字王府井。数字王府井则考虑这个项目的商业运作情况,因为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收支并不平衡,每年大概还要出10万元左右的维护费用。
数字王府井的马爱民坦言说,停车诱导项目的市场运作可操作性不强,前期建设很顺利,资金由政府投资一部分,企业投资一部分,然后完全交给企业开发研制。由数字王府井实施完成,交管局监管质量,中国第一个停车诱导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了。
此项目完成之后一共有3块大牌,48块小牌,基本涵盖附近10多个停车场的区域。做为一级诱导显示屏的3块大牌分别竖立在王府井入口处显眼的地方,其中一块在步行街南口,一块在美术馆西侧。每一块大牌高6-7米,面积达到1.5平方米左右,上面显示着附近停车场还有多少空车位。司机进入王府井地区轻而易举看到这几块大牌。如果选择某一停车场,继续按照大牌的指示路线前行,就能看到二级诱导显示屏显示的状况。
其实,这套项目该如何运作,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探讨中。当前数字王府井则考虑在这个项目之上开展短信服务,数字地图等服务,找到盈利模式。在应用之前,数字王府井科技希望这套系统达到以下目标:原有车位使用率平均提高30%左右;找到良好的运营模式。
改造系统
王府井停车诱导系统在2001年12月启动,虽然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但是日常运行正常。2003年1月,数字王府井对这个项目做了二期修改工程,修改的重点是数据传输方式和建立统一的平台。
此项目一期工程中一直租用商业卫星,利用卫星无线传输。后来费用太高,加上近年来国内无线传输网络的成熟应用,数字王府井在二期改造中采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此技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兼容联通的CDMA无线通讯平台以及有线数据通讯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及广泛应用的可能;修改了原来的数据端口,又在中国移动开了一条VPN专线,连接14个停车场数据采集点和发布系统。每一个停车场由一张移动通讯卡传输,大型的停车场采用包用的形式,每一个月费用200元。另外还有一些停车场采用计算流量的移动通讯卡。
由于数字王府井不能在利益与停车场达到共识,此项目完全由停车场提供原始数据。所以数字王府井在二期改造中修改了控制中心,这套控制中心整合了项目中的几个阶段,同时分析处理数据,对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存储和实时发布、设备状态监测和各项参数设置等。
另外,按照项目的最初设计,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的服务渠道主要包括:路边视觉信息发布设施(如:停车诱导显示屏等)、手机短信、互联网、交通台、服务电话等;信息服务的方式可以是交互式,也可以是单向信息发布方式;服务范围包括:车位信息、停车场分布和位置信息、停车场收费情况、停车场对外开放时间等。但目前此项目的服务渠道只有路边视觉信息发布设施,交通台和交管局等。信息内容也简单的局限于车位的使用情况。
但是不可否认,王府井这个中国第一个停车诱导项目带来的改革变化是巨大的。其后中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此类项目的建设,或多或少参考了王府井项目的建设情况,上海政府还组织考察组来学习经验。由此可见,尽管这个项目并不成熟,王府井停车诱导系统带来的变化还是具有影响力。
项目于2001年完成,由交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验收,此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从而证明了此项目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王府井地区有较大停车场14个,可对外开放的停车位有3676个。这套停车诱导系统首先连通的停车位有2995个,占停车位总数80%以上。除了3块大型电子显示牌以外,这一地区所有停车场入口全都安装有小型电子显示牌,一共48块。到王府井购物、休闲、观光、住宿的开车族只要看一下显示牌,就能找到离目的地最近的停车位。
国内外现状
在全世界,城市停车诱导系统作为ITS(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将其应用于市中心,在美国、德国等交通发达国家已在十几个城市进行了推广,通过使用了停车诱导系统,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了道路占用,降低了车辆尾气排放和噪声,而且显著提高了原有停车设施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德国科隆市自从1986年起停车诱导系统开始操作实施,一直在进行完善和改进,1998年作为停车诱导系统的延伸,装置了新型的具有艺术性的展示技术的标志牌,而且在贸易展览中心附近建了一座多功能控制中心,整个系统的运作由市政府交通管理中心管理。科隆市停车诱导系统覆盖了整个内城中心区,在这个系统内管理包括36个大型停车场和2个P+R设施,即停车换乘设施(Parking+Ride),约17000个停车位。以科隆大教堂为中心,将中心城区划分了4个区域。通过政府的交通监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如果离开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持,停车诱导是无法实现的。
在中国,引进停车诱导的时间不长,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建成了停车诱导系统。上海市决定在2010年内全市范围内建设停车诱导系统,并最终建成一个统一的停车场数据采集处理发布平台,将来市民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查询停车场、库的车位情况,并提前预约车位。目前上海市停车诱导系统泊车指示牌的设置,已从黄浦区向卢湾、静安、徐汇等中心城区扩展,总量已达130块。广州在北京路启动停车诱导项目,接下来将要在上下九商业街建设第二块停车诱导系统的应用区。
相比较,北京在停车诱导系统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无论是从时间,覆盖范围,还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北京西单交通停车诱导系统,将西单地区等近10个地下停车场的1400多个车位的信息采集起来,通过诱导屏及时显示出来,给司机提供准确、快速的停车信息,从而缓解因盲目找寻停车位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状况。刚刚建设的崇文门项目一期工程主要服务于新世界地区已建成的新世界中心、太华公寓、正仁大厦和即将建成的新成文化大厦,四个地下停车场共1415个停车泊位,该系统设立12个信息发布站,共54块信息显示屏,通过无线传输实现该地区各大厦停车场与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与崇文交通支队的有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