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绿色?和谐”的《财经》论坛近日在青岛召开,与会的金融界人士表示,金融市场在中国发展绿色与低碳经济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央行研究局研究员梁猛指出,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央行的估算,中国“十一五”的节能减排投资需求在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即每年投入8000亿人民币,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他认为,除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参与,金融机构必须要参与其中,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谈到碳配额交易的作用时,芝加哥气侯交易所全球副总裁黄杰夫表示,碳排放交易未来会是一个上万亿美元的交易市场。碳市场可以通过给碳定价,利用市场公开透明的价格信号,引导企业来进行升级换代。同时,他认为碳排放成了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的风险。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市场对碳排放风险进行转移和管理。
金融危机使全球IPO市场几乎冻结,新能源和清洁环保技术的公开上市筹资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青云创投合伙人谭锐钊在发言中指出,2007-2008年期间,公开市场以及项目方面的投入萎缩是由于大环境影响所致,而同期,创投和私募基金对新能源和清洁环保技术的投入则飙升了45%。
谭锐钊表示,工业废水,汽车尾气和生活用水的处理,都会存在许多投资机会。
在环保、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提高方面中国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2008年,创投对中国清洁技术的投资规模达到了7.5亿美元,只占到全球清洁技术总投入的7%。谭锐钊表示:“中国的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是所吸纳的资金投入量只占全球的7%,因此可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