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款车型要十几亿美元,完全是外国人吓唬我们的话。如果我们采用日韩汽车企业的开发模式,民族汽车企业开发一款车型的成本完全可以做到欧美企业的1/8,日本企业的1/4,韩国企业的1/2。”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雨成的这番话颇具“杀伤力”。
“评价、推敲,靠的就是与竞争车型的对比,从中看出自己的设计差在哪里。”
在他看来,民族汽车企业如果采用日韩企业的开发模式,即重视吸收别人产品的经验,通过大量应用成熟结构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可以做到成本最低,风险最小。
“日本汽车企业对100%的原始创新是非常慎重的,他们的信条就是‘让别人去试验,我们拿过来用’。这是他们开发成本低于欧美企业的关键。”雷雨成介绍道,“现在绝大多数汽车技术都过了保护期,但技术并没有过时,使用它们可以达到最好的性价比。”
这位从1999年起就开始整车设计、研发工作的教授,在过去8年时间里参与了90多款车型的开发,积累了丰富设计经验。他为记者列出了欧美企业、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在开发一款新车型时设计开发费用的差别。
据介绍,在设计一款新车型时,欧美企业在造型设计、几何结构设计、样车试制费用、工程设计、样车试验费用、冲压件模具、塑料件模具、底盘及有关模具、发动机与动力总成开发与生产、四大工艺投资(按年产15万辆计)10个主要方面的投资是10亿~18亿美元。其中设计开发费用约为8600万~1.32亿美元。
同样是上述10方面的投资,日本企业的投资总额约为5亿~10亿美元,设计开发费用约为3200万~6400万美元。韩国企业的投资总额为2.5亿~5亿美元,设计开发费用约为1600万~3200万美元。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后两者更多应用对标的方法,通过与竞争车型的基本性能、设计特征的对比,大量节省了工时和试验费用。说白了,就是大量应用经过欧美企业验证的成熟技术。”
雷雨成解释说,之所以应用CAE进行开发能够节省时间、节约成本,原因就在于CAE中存储的数据来源于他人之前设计过的结构。这些结构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直接应用。
“比如说丰田就在大众既有产品基础上,对大众设计的后悬架进行微调。将其原有设计改成了扭转梁,在保证其原有性能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悬架性能。”
他告诉记者,通过研究竞争车型的结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获得造型、设计结构和工程等方面的经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王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