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在分子水平上使用氢键来制造可切换的磁性材料。他们的研究表明,某些金属配合物以前对外部刺激没有反应,现在可以通过引入手性氢键来表现出急剧而完整的磁转变。
由创新与卓越优先组织(POIE)副教授Yoshihiro Sekine领导的研究小组专注于创建由钴(Co 2 +)和铁(Fe3+)离子组成的可切换分子组件,这些离子最初通常不响应外部刺激。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该团队的创新在于通过手性羧酸结合氢键,使分子能够以惊人的精度在磁性状态(顺磁性和反磁性)之间切换。这些组装物被称为“分子普鲁士蓝类似物”,有望在钴和铁离子之间实现可控的电子转移——这在传统材料中是无法实现的。
该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发现是分子手性在这些组装性能中的作用。对映不纯的氢键供体(HBD)分子实现了尖锐、完整的磁转变,而外消旋混合物导致了广泛、不完整转变的无序结构。这突出了精确分子排列在开发具有可预测行为的功能材料中的重要性。
“手性氢键单元对于实现我们观察到的合作和突然相变至关重要,”副教授Sekine说。“这为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可切换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
这些发现可能会导致用于磁存储设备、传感器和其他电子应用的先进材料的发展。该研究强调了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如何导致材料行为的巨大差异,为功能分子机器和智能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