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打破常规一个完全未知的人跟着他们
2025-04-28 14:35

鲍勃·迪伦打破常规一个完全未知的人跟着他们

  

  鲍勃·迪伦的音乐天赋是让世界看起来更奇怪,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让世界变得像它本来那样奇怪。他把生命唱成一种混杂的符号和感觉的流动,有些是真实的,有些不是,承载着言语无法形容的意义。即使在他最尖锐的时候,他也气喘吁吁地发出了一种反叙事的声音:你不应该简化、分类、分类。

  詹姆斯·曼戈尔德的传记片《完全未知》聚焦于诗人的早期职业生涯,理解了这一点——并背叛了这一点。这部电影将迪伦描绘成一个先知,为这个充斥着执法者和追随者的世界带来了独立和个性。蒂莫西·查拉梅出色地打破了迪伦在超凡脱俗和人性之间的平衡。然而,没有一部关于非常规的电影应该像这部电影那样温和地传统。

  问题始于观念层面。曼戈尔德选择研究迪伦职业生涯中最令人回味的篇章:他在纽约市民谣舞台的早期,从1961年开始,一直到1965年的纽波特民谣节(Newport folk Festival),当时他用电吉他震惊了原声吉他纯粹主义者。迪伦头戴一顶新闻记者的帽子,在电影一开始就冲进格林威治村,四处演出,很快赢得了他的偶像——伍迪·格思里、皮特·西格、约翰尼·卡什——以及现场冉冉升起的明星琼·贝兹的崇拜。叛逆带来喝彩,喝彩带来公众的期待,公众的期待又带来更多的叛逆:这个循环不仅适用于迪伦的生活,也适用于之前许多电影中刻画的反传统者。

  曼戈尔德深谙传记片的规则;他在2005年的Cash探索作品《Walk the Line》为如何将复杂的个人生活转变成令人满意的弧线树立了现代模板。在这里,导演和他的联合编剧杰伊·考克斯(Jay Cocks)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偏离了模板。迪伦撒谎和误导的习惯,让人们对罗伯特·齐默尔曼(Robert Zimmerman)这个人究竟是谁,以及他究竟为什么要做他所做的事情产生了疑问,这是音乐界经久不衰的谜团之一。比起试图用提供心理因果关系的背景故事来破案,《完全未知》只是让迪伦成为一个……未知的人。当他告诉贝兹,他曾经是一个狂欢节,她恼怒地回答说,他充满了它。他很可能是。但他在一段关键的对话中表达了一个想法:要在舞台上取得成功,你必须激发出和畸形秀一样的魅力。

  查拉梅就是这么做的。他扮演迪伦时,眼睛紧闭,静止不动,让他看起来永远处于打瞌睡的边缘,像在梦里一样喃喃自语。影片中充满了表演场景,查拉梅捕捉到了迪伦控制不住的不稳定,以一种将民间习俗旋转成一种银河螺旋的感觉的方式演唱。20世纪60年代的现实生活中的迪伦比查拉梅饰演的严肃形象更轻松、更有趣,但他爱恶作剧的灵魂偶尔也会闪现出来,比如当他宣布自己是上帝时,他突然咧嘴一笑。虽然迪伦本人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一些贡献,但查拉梅并没有淡化这位艺术家冷酷的一面;有一次,他带着玻璃般的愤怒告诉贝兹,她的歌就像牙医办公室里的画一样漂亮。

  不幸的是,电影的其余部分都有迪伦所反对的那种防腐效果。纽约看起来就像一个娱乐公园,既热闹又欢快。迪伦与西尔维·鲁索(西尔维·鲁索是他现实生活中的女友苏西·罗托洛的虚构版本,由艾莉·范宁饰演)的恋情似乎主要是为了给迪伦的情歌提供一些琐事。历史上的巨人被描绘成二维的:埃德·诺顿饰演的西格是一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带着一丝狡猾;莫妮卡·巴巴罗饰演的贝兹非常自信,除了她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最让人恼火的是他向观众眨眨眼,让人呻吟。“小心那东西!”迪伦骑着摩托车时,西格告诫道,这是在这位歌手改变职业生涯的几年前,1966年发生了仍然神秘的撞车事故。

  由于查拉梅的表演,这部电影的恶作剧并不是完全致命的观影体验。但是,如果《完全未知》是好莱坞对迪伦遗产的盛大总结,那么它的含意是悲哀的:即使在试图庆祝原创性的时候,娱乐业也坚持可预测性。这部电影不必是一个文艺片谜语——托德·海恩斯在2007年的《我不在那里》中就已经用了这种方法——但是一个更粗糙、更自然的版本会更适合它的主题。这部电影至少传达了一个真实的想法:崇拜一个艺术家与倾听他们所说的是不同的。

本内容为作者翻译自英文材料或转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本站
想要了解世界的人,都在 世腾网

相关推荐